健康貼士
應如何補充鈣質
作者是 editor   
週六, 23 五月 2009 12:23

    人的一生中有幾個階段最容易缺乏鈣質。首個階段是發育期,如新生兒、嬰幼兒及靑春期的靑少年,因為生長發育需要,對鈣質的需要量較大。另外是女性的妊娠期及哺乳期,這個階段的母親需要負擔兩個人的營養,需要額外增加鈣質的攝取。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老人期,鈣質的流失明顯增加,需要補充鈣質以防止骨質疏鬆。另外,當患有腸胃道或糖尿病等疾病時,亦會造成鈣質的吸收不良或排出增多,在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亦要適量補充鈣質。

    如需要補充鈣質,可以選擇在以下兩個時段服用鈣劑,以增加身體對鈣質的吸收。

    飯後服用:當我們服用口服鈣片後,鈣質(尤其大多數鈣片中的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下解離成鈣離子狀態,身體才會吸收利用。進食時可促進胃酸的分泌,這時服用鈣片有利形成鈣離子狀態,以便身體吸收。而且某些鹼性強的鈣劑與食物混合攪拌後,可以達到一定的中和作用,可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不過,某些食物會阻礙鈣質的吸收,例如菠菜及甜菜含有豐富的草酸,如果與鈣劑一起服用,會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令身體對鈣質的吸收大為減少。

    睡前服:一日三餐中,人體可以從食物中攝入一定量的鈣質,鈣質吸收後便可維持血液中鈣質平衡,而多餘的鈣質便會從尿液中排出。但晩上血液中的鈣質因有一部分會進入尿液並排出體外,血液鈣質過低,亦會刺激甲狀腺素分泌,身體為了維持血液中正常的鈣質水平,就會從鈣質銀行“骨骼”中提取部分鈣質,加快了骨骼分解。所以,如在睡前服用鈣劑,使血液有足夠的鈣質,可降低身體動用鈣質“銀行”的過程。此外,在睡前喝杯牛奶亦可,牛奶是鈣質豐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要留意的是,單純喝牛奶對鈣質的吸收已接近飽和,如再與鈣劑同時服用,便會造成浪費。

    女性在更年期後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醫學上一直認為服用鈣劑及維他命D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然而,由美國國家衛生硏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硏究中心的婦女健康計劃硏究結果顯示,由超過三萬名年齡由五十歲到七十九歲婦女經過七年的追蹤調查,每天服用一千毫克鈣質及四百個單位維他命D的婦女實驗組,與只服用安慰劑的婦女對照組相比較,結果發現只有1%的實驗組婦女其髖骨 (hipbone)骨質密度有所增加。故女性踏入更年期後,其鈣質的流失速度遠大於身體的吸收速度。骨骼就像是鈣質的銀行,年輕時應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飮食習慣、適量的運動,都會促進骨骼儲存鈣質,增加骨質密度,以抵擋年老時鈣質的流失。


撰文: 劉帝恆
資料來源: 澳門日報



>Happymacao健康貼士<




 

 
人如何抗老化
作者是 editor   
週一, 18 五月 2009 11:49

一般人在尙未老化之前就要做抗老化的準備,等到老化後才開始做,幾乎是沒有效果的。其實,抗老化不是甚麼特別困難的問題或艱巨的任務,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與行為,需要在生活中培養。


一,規律的作息:人體有一個自然的生理時鐘,如果經常熬夜或起居不定,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精神不佳、免疫力衰退,從而引起疾病。


二,良好的睡眠:人們靠睡眠恢復精神與體力;據有關硏究指出,睡眠好可以增加免疫力,預防某些老化疾病,因此睡眠質量與壽命的長短也有很大關係。


三,情緖的調理:各種壓力常使現代人處於忙碌、緊張狀態;失眠、憂鬱、憤怒、高血壓等都是各種壓力下的產物,因此,想要抗老化一定要學會面對壓力,並解決壓力。


四,經常動腦筋:隨着年齡的增加,腦的反應會越來越遲緩,因此腦的靈活度可作為老化的指標。據有關硏究指出,時常訓練腦反應,有助於預防老化。據說一百零六歲去世的蔣宋美齡,年老時仍有清晰依舊的腦力。


五,正確的信仰:有一個正確而堅定的信仰,可以拓寬人的心境,生活更樂觀。據有關硏究指出,信仰使人心境平靜,免除一些從心理方面造成的疾病,由此可知,信仰也能延年益壽。


六,戒除壞習慣:抗老化要戒除壞習慣。例如:吸煙、過度飮酒、過度享受、熬夜、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等等,這些壞習慣都會增加體內的自由基與毒素。


有人把長壽老人的體會歸納為“十四少和十四多”,即:少煙多茶,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鹽多醋,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怒多笑,少憂多眠,少藥多煉,少衣多浴,少說多做,少慾多施,少車多步,少停多動。言簡意賅,包含了許多科學道理。


撰文: 孫傳江
資料來源: 澳門日報



>Happymacao健康貼士<






 

 
過量看電視 礙兒童成長
作者是 editor   
週五, 08 五月 2009 14:50
過量看電視 礙兒童成長

 ※每天放學後回家打機、看電視,已成不少港童生活寫照。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昨日起一連三日,舉辦「傳媒與青少年健康成長會議」,邀請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副教授Michael Rich,分析媒體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他指據研究顯示,美國逾半數人每日花大部分時間看電視,年齡介乎八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每日更逾六小時,比起與家人相處及上學的時間精神科醫生丁錫全表示,由於小童易將現實與虛擬世界混淆,長期沉迷於不良電玩遊戲中,易因未能忘記遊戲內容,致出現焦慮症、發噩夢而影響睡眠。建議家長和學校,應保護心智未成熟的小童,避免接觸這類意識不良的遊戲。


過度收看易致遲鈍

兒科醫生張傑亦認為,由於小童的專注力有限,有些家長會放任他們「坐定定」看電視,好讓家長方便餵食;但由於電視是以色彩艷麗和高速移動的畫面吸引小童,如小童長時間觀看電視,會漸對現實世界的事物缺乏刺激感覺,反應和學習能力亦會因而變得遲鈍。建議控制小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應少於半小時。

>Happymacao健康貼士<

 
H1N1認識與預防
作者是 editor   
週三, 06 五月 2009 00:00





資料來源: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





 
"從獸醫角度剖析豬流感"講解會
作者是 editor   
週四, 30 四月 2009 17:12

"從獸醫角度剖析豬流感"講解會在4月30日下午,於澳門創新科技中心舉行,由澳門獸醫學術協會的兩名主講者蘇榮富先生以及麥吴炳先生,從獸醫的角度講解,讓市民能更了解有關豬流感病毒的知識。

何謂豬流感?

豬流感是一種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道系統疾病,病豬表現為咳嗽、鼻有分泌物、噴嚏、呼吸困難、不進食、母豬生育能力下降等病症,病毒主要是透過生豬之間緊密接觸、打噴嚏或經其分泌物所傳播,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約為1-4%。
 
豬流感病毒最常見是H1N1亞型,至於本次所發現的新毒株,其結構接近經常發生在豬身上的流感病毒H1N1,而並非真正確定由豬隻身上傳播,此種新毒株,擁有人類流感、禽流感、豬流感病毒的基因。因此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剛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此種病毒應該按照起源地被命名為“北美流感”,因其已不是以往的一般豬流感,而是發展成為人傳人的疫情。


 

市民可安心食用豬肉

講解會中,民政總署衛生監督部食物衛生檢驗處高級技術員蘇榮富表示,本澳市民所食用的活豬來源地是國內,經內地相關檢驗檢疫部門檢驗合格後,來到澳門的活豬再由民政總署進行檢疫工作,建議市民可放心食用,而在墨西哥爆發豬流感疫情後,民政總署亦加強了入口檢疫、屠宰場消毒及對來澳豬隻的檢測工作,若發現來澳豬隻有流感徵狀,將會實行隔離處理;而且民政總署亦一直密切留意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所發出有關新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新發展情況。

澳門獸醫學術協會理事長麥吴炳表示,現時世界衛生組織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新型H1N1流感病毒(豬流感)可透過活豬傳染予人類,市民對此不應過度恐慌。

 
 
 留言及討論
 
 
 



 
<< 最先 <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頁 > 最後 >>

第39頁, 總共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