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5 四月 2012 05:45

及早預防帕金遜病

 作者為  editor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帕金遜病又名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尤多見於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可分為原發性和症狀性兩種。


200831012222327_2

原發性帕金遜病是慢性神經系統退行病變。主要是中腦的黑質和紋狀體的神經介質多巴胺減少所引起;症狀性帕金遜病常由腦炎、一氧化碳中毒、錳中毒、藥物、外傷以及腦動脈硬化等所引起。帕金遜病的症狀:下頷及口唇肌肉不自主地抖動影響進食和說話,口角流涎、語言不清、四肢倦怠、兩手顫抖,不能拿碗筷,不能寫字、步態蹣跚、行走困難。勞累過度即出現手足抽搐顫動、頭搖。平時面色萎黃、表情呆板,呈“面具臉”,兩上肢彎曲好像籃球運動員投籃時的姿勢,有的病患會大小便失禁。


在老年人當中,本病早期有時很難發現,因老年人患帕金遜病常以少動為首發症狀,行走動作緩慢。這常被家屬或醫務人員所忽視,所以應多留意家中老人的變化,如持續出現以下異常,應盡快帶他們求診,以確診是否患上柏金遜病。


一、家人要注意最近老人的手是否出現抖動,尤其是靜止時候,如抖動程度不斷加重的話就應引起注意,免得耽誤診斷。


二、老人寫字時發生手不靈活,字越寫越小。


三、手發僵發硬,以前走路是昂首闊步,現在一邊手不隨着身體移動而是甩在身邊。


四、扣扣子、梳頭動作開始放緩,不像以前那麼靈活。


五、走路拖着腳,好像腳抬不起來的樣子。


六、口水增多,經常流口水。


七、說話語速變慢、不清楚、聲音低。


八、平衡出現問題,翻身等小動作都會受到影響。


九、面部表情變少,出現所謂的“面具臉”。


在家裡要注意保持病人活動空間的地面安全,防止病人滑倒;在床邊要有夜間照明燈;浴缸和牆上最好加上拉手,方便病人的活動。同時,家屬應該在保證病人安全的情況下,盡量讓病人保持行動獨立。


來源﹕澳門日報

圖片﹕網絡圖片

editor

editor

www.happymacao.com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