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項玉濤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國國家精神衛生臨床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發現,全程“量化治療"可更有效和快速緩解抑鬱症狀,幫助患者達到疾病的完全臨床緩解。
預計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2位致殘原因。目前全球範圍內,精神科臨床中抑鬱症治療僅停留在經驗性藥物治療的水準上,日常治療中只對抑鬱症狀進行定性,而没有對症狀的嚴重程度進行定量,而且治療方式標準化程度低。項玉濤教授團隊在研究中,建立抑鬱症的全程量化評估系統,驗證其在臨床抑鬱症診治過程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探索適用於中國精神專科醫院系統規範的抑鬱症治療模式。
項玉濤教授 |
研究團隊比較量化組與常規藥物組的療效與可接受度。在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的120名中重度抑鬱症患者,被隨機分配至常規治療組或量化治療組,常規治療組最大限度地模擬臨床治療的實際情況,而量化治療組的患者需按規定完成抑鬱症狀快速評估等有關症狀及副反應的自評,由醫生根據自評結果進行綜合評估,按照研究方案調整治療。觀察半年後進行評估,比較兩種治療模式的有效性差異。
此研究是亞洲第一項採用單盲、隨機、對照方式驗證量化治療有效性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量化治療組在整體療效和服藥依從性方面均優於常規治療組。據項玉濤表示,量化治療以自評工具為基礎,較目前粗放的經驗性治療模式更加系統、規範、高效,有助醫生為抑鬱患者訂定個人化治療,有利向患者執行療法,減少變數,以加強療效、降低抗治療性。作為一種標準化治療模式,標誌著當前抑鬱症治療模式革命性的轉變。
項玉濤教授作為第一通訊作者於國際權威期刊《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發表《抑鬱症量化治療的隨機對照研究》。項教授長期從事精神疾病藥物治療、精神科流行病學和相關服務方面的臨床研究工作,主持多項國家級研究課題,現為澳大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