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08 四月 2012 06:23

胃痛的中醫藥治療

 作者為  editor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胃痛,亦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證。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症,也見於胃黏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


01300000411684124451293048232

胃位於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靠近心窩處。所以左側偏中上腹部這一區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過,因胃鄰近的器官衆多,我們要排除食道、十二指腸、膽、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還需要以疼痛的時間、性質及伴隨症狀等,作為判斷的準則。如胃痛是在餐後或餐前發生?食用某些食物後發生?或在過飢過飽、暴飮暴食等狀況下發生?由於胃部不適大多與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飮食的時間、習慣、內容、種類對於診斷有很大的重要性。胃部不適伴隨症狀繁多,如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每一個的伴隨症狀都可以幫助診斷是胃還是其他器官出現疾病,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飢痛、甚至吐血等症狀,可能是胃潰瘍;如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狀,可能是食道疾病。因此不能忽視胃痛外所伴隨的各項症狀。


肝氣犯胃:症狀:胃脘脹滿,痛引兩脅,噯氣頻繁,噯氣後疼痛稍減,舌苔薄白,脈沉弦。治法:疏肝理氣。方藥:柴胡疏肝散為主方。


肝胃鬱熱:症狀:胃脘灼痛,泛嘔酸水,時時嘈雜,煩躁易怒,口乾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疏肝泄熱和胃。方藥:化肝煎為主方。


飮食停滯:症狀:胃脘脹痛,噯腐呑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舌苔厚膩,脈滑實。治法:消食導滯。方藥:保和丸為主方。


胃陰不足:症狀:胃痛隱隱,心煩嘈雜,口乾欲飮,大便乾結,舌光紅少津,少苔,脈細數。治法:養陰益胃。方藥:益胃湯為主方。


預防調護方面:

(1)飮食有節,防止暴飮暴食,宜飮食清淡、進食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粗硬食物,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飮食定時定量,長期胃痛病人每日三餐均應定時。急性胃痛的病人應盡量少食多餐,以減輕胃的負擔。


(2) 情志與飮食不調,是誘發腸胃病最常見的原因。所以患者應注意日常生活的飮食與保健,保持樂觀情緖。


(3)若患有急性胃炎的病人,應及時、妥善地治療,以防疾病轉變成慢性胃炎。長期胃痛的病人應定期作胃鏡檢查及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來源﹕澳門日報

圖片﹕網絡圖片

editor

editor

www.happymacao.com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