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0 七月 2014 06:10

三伏灸

 作者為  阿朱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三伏灸,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也就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一個治療疾病的手法。而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個農曆節日。簡單地說明一下,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天灸,是灸法的一種,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皰的治療方法,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過特定藥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作用。三伏灸是利用「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療冬天好發的疾病,以預防和減少該病症在冬季發作。

  


201407091_copy

三伏灸的作用原理就是選取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等多味中藥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調成膏狀,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於穴位上。每伏各貼藥一次,貼於相應穴位,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不但可以提高藥物效能,而且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人體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三伏灸是廣受好評的傳統中醫療法,但並不能包治百病,它主要適用於兩類疾病:一是過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類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結腸炎、關節痛、虛寒頭痛、腎虛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三伏灸療法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藥有些為有毒之品,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婦、年老體弱、2歲以下的孩子(皮膚比較嬌嫩,容易引起感染)以及皮膚過敏或破損,或患有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等疾病,都不宜用三伏灸貼敷治療。

  


而還須注意的是,對於中藥敷貼,有的人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後,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皰,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防止感染;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吃涼、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如牛肉、鴨肉、鵝肉及其他煎炸食物,也要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各地天灸經驗認為貼藥年限長,次數多,其療效則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堅持三伏天貼藥。

 

上次修改於 週六, 12 七月 2014 13:04
阿朱

阿朱

愛中國傳統醫術的人。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