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04 四月 2015 05:49

經行痤瘡的中醫治療

 作者為  editor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現代都巿人生活緊張,學習及工作繁重,加上飲食失衡及作息不規律等不良因素,面部總不經覺地出現一些惱人的“警號”,年輕女性尤其明顯。

    

女性若每逢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面部痤瘡(或稱粉刺),高出皮膚,或癢或痛;經淨之後逐漸消褪,呈周期性發作的,西醫學上稱為“經行痤瘡”或“經行面部痤瘡”,又稱“經行粉刺”,多發生於青春期女性。

    

西醫認為,本病與內分泌失調有關,常見於雄激素偏高者。中醫認為本病證主要由於熱與濕,與脾胃、肝、肺有密切關係。



36561427476602296

生活緊張,飲食失衡及作息不規律等,都是誘發痤瘡形成的重要原因。

71301427476602406

下頜周圍長痤瘡,常與內分泌等因素有關。


    

首先是因脾胃濕熱,如飲食不節、過食甜食或辛辣滋膩之品,致使脾胃蘊生濕熱,經行時沖脈氣盛,濕熱隨陽盛而上蒸,鬱於面部肌膚,發為痤瘡。其次肝經鬱火濕熱,如情志內傷、煩躁憤怒,致肝鬱化火,兼濕熱之體,肝火夾以濕熱,隨經前經期陽盛、沖氣升逆而上騰,濕熱鬱蒸於面部肌膚,導致痤瘡。再次是肺經鬱熱,或再感風邪、風熱相搏,肺部鬱熱更甚,不得宣泄,得經前沖脈氣盛而蒸騰,發於面部皮膚,導致痤瘡。故必得經行血泄,熱勢衰減而好轉,下次經前經期又復發作。臨床辨證分型如下:

    

1.脾胃濕熱:經前經期面部散在痤瘡,如米尖大小,時作癢痛,以口周為多,可擠出乳白色油狀物,甚則化腐成膿。月經先期量多、色紅,平時黃帶綿綿,口膩而臭,喜食冷飲,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治療以清瀉脾胃濕熱為主。常用處方“芩連四物湯”加減,藥物有黃芩、黃連、當歸、生地、白芍等。

    

2.肝經濕熱:經前或經期顏面出現散在的潮紅色痤瘡,如米尖大小,或形成黃白色小膿瘡,以口鼻周圍和兩眉之間為多,伴心煩易怒,胸悶脹滿,經前乳房脹痛,口苦咽乾、目睛赤痛,月經先期或先後不一,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血塊,大便乾,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治療以清瀉肝經濕熱為主。常用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物有龍膽草、黃芩、山梔子、澤瀉、柴胡、生地等。

    

3. 肺經鬱熱:經前或經期面部痤瘡,赤色癢痛,可擠出白色小脂粒,以鼻周圍較多,伴有口鼻氣熱,鼻咽乾燥,咳嗽少痰,舌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治療以清肺涼血潤燥為主。常用處方“清金散”加減,藥物有天花粉、山梔子、黃芩、麥冬、枇杷葉、生地等。

    

29981427476602187

本病症在行經期必須注意與調經相結合治療,平時則按上法辨證之。

    

在治療同時,務必注意飲食,故凡一切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均有所忌,多吃新鮮蔬果,同時保持愉快樂觀,避免憂思抑鬱,急躁暴怒等不良情緒。講究衛生,經常洗臉洗澡,防止感受風熱,以免引動肺胃之火。保持每日大便通暢,多飲綠豆湯、菊花茶等飲料,以控制發作,鞏固療效。

    

來源:澳門日報

科大醫院  林倩雯  中醫生

上次修改於 週日, 05 四月 2015 10:06
editor

editor

www.happymacao.com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