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 editor
|
週日, 09 一月 2011 00:00 |
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加強,在冬天“收藏”季節,喜歡用多種補品進行補養。可惜許多人不分靑紅皂白,盲目進補,其結果適得其反。這裡將各種誤區簡述如下:
一、選名貴藥:很多人以藥價的高低來評價補品的價値,認為名貴藥材就是藥效高,信得過。事實上,名貴藥材並不是對所有人、所有病都有效,如果不對症,反而有害。如燕窩含蛋白質高達百分之五十五,但卻不是完全蛋白質;魚翅的蛋白質高達百分之八十五,卻缺乏必需的色氨酸,其營養價値遠非人們想像的那樣高。
二、不知“虛不受補”的道理:由於補品大都為滋膩之品,體虛及消化功能差的人,吃了補品非但不吸收,反而加重腹脹、納滯等症。若要進補,首先要健運脾胃。
三、不知對症進補: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巨系統,補品是有科學性、合理性的。進補前最好請敎醫生,弄清楚自己的陰陽氣血的虛實體質,以便對症用藥。
四、以藥代食:有些人盲目認為,只要大用補品,就可祛病強身;有些慢性病患者重藥輕食。殊不知藥食同源,合理地掌握飮食,合理地搭配,也是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如經常吃芹菜對控制高血壓有效,經常吃黑木耳可控制血脂,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化痰止咳,有咳喘的病人應適量多吃菜。
五、兒童盲目進補:我見過有幾位家長因自己的小孩不吃飯,面黃色差,而給孩子吃燕窩或蜂王漿,非但不解決孩子吃飯的問題,反而導致早熟,或對補品的依賴性而排斥其他食品。
六:該進補者不進補:因受民間的“凡藥三分毒”和“藥補不如食補”的影響,有些明顯陰陽氣血虛的患者或長期吃素人士,應進補而拒補。雖然藥食同源,但藥補與食補是不同的兩種學問。“食補”主要是增強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藥補”是人體處於病態或虛損情况下,用藥補讓身體得到調整和恢復。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先弄清楚自己體質特徵,選擇身體需要的進補藥材和方法。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
撰文:徐惠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