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中醫調養
作者是 editor   
週日, 12 十二月 2010 00:00

四季發生的病症都有其規律性,人體的生理變化與自然的節律緊密相應。中醫認為,適應四季陰陽才能維持生命活動,所謂“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如能依時隨節科學地搭配飮食,可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就能避免或減少疾病的發生。


一、飮食調養

冬季,五臟屬腎,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相對緩慢,陽氣陰精也都處於藏伏中,故要注意精神內守,避免陽氣陰精外泄。因此冬季養生以“養腎防寒”為原則,適宜多吃羊肉、雞肉、鴨肉、牛肉、甲魚等溫熱膳食,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蘿蔔、青菜、木耳、豆腐、牛奶、禽蛋等,以上食物均可滋陰助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同時要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因為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對於黏硬、生冷、油炸食物應少吃,以避免傷陽氣或陰液;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還要多食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缺乏。

冬季補益食譜有以下兩款:

羊肉燉白蘿蔔:將白蘿蔔500g、羊肉250g洗淨切塊備用,將羊肉放入開水中略燙,除去血水後撈出。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適量的薑、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再將白蘿蔔入鍋中煮熟。可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此為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選菜餚。

五元雞肉粥:將雞肉50g洗淨切絲,與桂圓肉、荔枝、黑棗、蓮子各20g加清水浸泡20分鐘,加大米150g煮成粥,最後加適量紅糖。能養血健胃,溫中祛寒。


二、精神調養

冬天萬木凋零,容易使人情緖波動,所以養生重在精神調養,有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緖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緖的天然療法。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利精神調攝,如散步、慢步、耍太極、跳繩、健身操、球類等運動項目。可增強神經調節機能,提高抵抗力,但鍛煉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同時應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適宜吃的水果有香蕉、芹菜、香菇、芝麻,能補心解鬱、清肺止咳,並能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的發生。


三、起居保健

保持早睡晩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為益;注意雙腳保暖,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腰腿痛等病症。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每天堅持熱水(40℃)泡腳20分鐘,能刺激足部穴位,起到保健作用,對於風濕病、脾胃病、失眠也有一定的療效。


撰文:沈慧珊
資料來源: 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