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愼防“游泳者耳”
作者是 editor   
週六, 08 八月 2009 12:56

暑假過半,天氣炎熱,大人小朋友都喜到泳池或海灘游泳。認識一些“游泳者耳”的相關知識,可令大家有備無患,盡情享受陽光與海灘。

“游泳者耳”也稱“外耳道炎”,是一種常見的外耳道感染。因為外耳道旣黑暗又溫暖,容易引起細菌和眞菌感染。但游泳者耳與中耳細菌感染不同,中耳細菌感染稱為中耳炎。

游泳者耳症狀包括:外耳道的疼痛或痕癢(疼痛在耳朶活動時加重,例如咀嚼的時候),耳朶腫脹,受感染耳朶的阻塞感、耳道流膿以及聽覺下降。

大多數游泳者耳道感染可以用殺菌滴耳液滴耳,以及對症止癢消腫治療。使用滴耳液前最好用手掌將滴耳液加溫,可使滴耳後更加舒適。使用滴耳液之後,前後提拉耳廓可令滴耳液進入耳道的深處,發揮更好的功效。


假如游泳耳難以治癒,以下方法可能使您更快康復:


一,令耳朶盡可能保持乾燥七至十天。淋浴及洗頭時避免耳道進水。暫停一切水中活動(例如游泳及潛水)。如果是參加泳隊訓練的學生,耳朶康復後首次游泳前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二,除醫生的處方藥物外,不要將其它物質放入耳道,搔抓以及磨擦只會令游泳者耳更嚴重。


預防游泳者耳的最佳方法是維護外耳道自然的感染預防系統:

一,不要把異物放進耳道(如棉花棒、手指、迴形針、液體或噴劑)。這類行為會破壞或刺激耳道皮膚。如果耳朶感到十分痕癢,或覺得耳屎有礙聽覺,就應到醫生處求診。


二,盡量保持耳道乾燥。游泳或沐浴後用毛巾擦拭耳道,交替側頭令水從耳道流出,並且從不同方向提拉耳廓。用電風筒調至低熱低速吹入耳道,有助使耳朶乾燥,謹記吹風時要離耳朶數吋。

三,游泳或進行衝浪運動時,請戴上泳帽,使水不易進入耳道。在游泳時使用特製耳塞可達到良好防水效果。

撰文: 老廣淳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



>HappyMacao健康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