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3 十一月 2010 00:00

夏秋易染手足口病

 作者為  editor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甚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引起的常見及輕微的傳染病,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小朋友,他們的手、腳和口腔都可能出現紅疹或潰瘍,多數於夏天及初秋時份感染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均曾出現個別病例或集體爆發。

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腸病毒(EV-71 型)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病毒透過人同人之間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唾液、穿破的水泡,以及糞便而傳播的。此病的傳播能力由病發初期開始,或會維持數星期,直至糞便中的病毒消失為止。潛伏期為三至七日。

手足口病徵初期像感冒,可連續發燒四至五天,身體出現小水泡或無痛的紅疹,主要分佈於口腔黏膜、舌頭、手掌、手指及腳趾間;這些水泡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或會形成潰瘍。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及兩腮內,另外,病者常因口腔潰瘍、咽部不適及喉嚨疼痛而影響呑嚥,影響食慾,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除此之外,有些患者表現為泡疹性咽峽炎,這些水泡及紅疹通常會在七至十天內消退,但有少數患者可出現腦膜炎、腦炎和心肌炎等倂發症。

現時並沒有特定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主要是給予對症治療,大部分病者的情況都會自行痊癒,其徵狀如發燒、皮疹及潰瘍於一個星期後便會自動消退。病者應補充水分、多休息,口腔潰瘍疼痛者可食用雪糕等冷凍食品,旣可補充營養又可減輕痛楚。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小孩接觸,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如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後應立即用皂液洗手。對家中第二個病患者要特別小心,因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病情也會較嚴重。

為防範倂發症及得到正確處理,家長應盡早攜同子女就診。如有嗜睡、煩燥不安、肌肉抽動、持續嘔吐等情況,應立即送院醫治。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童應留在家中待至退熱,潰瘍及水泡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撰  文:鄭麗兒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


 

上次修改於 週二, 23 八月 2011 12:47
editor

editor

www.happymacao.com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