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03 三月 2010 00:00

防治神經衰弱

 作者為  editor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神經衰弱又稱焦慮狀態,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其患病率甚高,約佔神經精神科門診病人總數的60%左右。腦力勞動者最易患此病,因而有人把神經衰弱稱為腦力勞動者的職業病。


病因未明,精神因素是誘發本病主要原因,但也並非單一的原因,而是各種不同的因素引起的。有時還可能是不同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工作和學習的過度緊張、工作忙亂無序、休息和睡眠不佳,持久存在的思想矛盾,以及這些因素引起的思想負擔、壓力過大、不愉快情緖等等,是常見的神經衰弱直接原因。患有慢性疾病,久治不癒常常會影響神經系統,誘發神經衰弱。例如慢性肝炎病人,一方面由於肝炎的毒性作用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神經系統亦不例外;另一方面,患病後又給病人帶來精神負擔、經濟壓力、思想顧慮較重,反過來也影響神經系統。

由於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層起着協調全身各系統的作用,所以在患病後,會在全身各系統表現出異常症狀。

一、頭痛,並不劇烈,常在頭頂或後枕部有一種脹沉感或重壓感。偶有噁心,但無嘔吐;症狀是上午輕,中午及下午重。

二、睡眠障礙,是最突出的症狀,以入睡困難或淺睡多夢為主,亦可有早醒。因夜眠減少,故白天常思睡。

三、乏力和容易疲勞,表現為短期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後,即感覺疲勞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因而懶於從事各種活動。

四、記憶減退,特別是近記憶不佳。記憶減退常由於注意力難以集中,心煩意亂,致印象不深造成的。

五、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患者有時可出現面部潮紅或發白,多汗,心悸,胸悶,四肢發熱或發冷,腹脹,便秘,尿頻,月經不調,遺精,早泄或陽萎等。本病沒有腦部破壞性改變。

神經衰弱的治療應以心理治療為主,配合適當的藥物、理療。應使患者了解它是一個功能性疾病。神經中樞並無破壞性改變,故可打消焦慮情緖;要有足夠的睡眠;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可服用調節神經功能的西或中藥,配合理療、針灸、氣功、太極拳等。



撰  文:梁永德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






 

上次修改於 週三, 31 八月 2011 18:26
editor

editor

www.happymacao.com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