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1 十月 2015 00:32

小兒捏脊療法

 作者為  阿朱
評分此項目
(0 投票)

 

當天氣轉入秋季時,小兒腹瀉的病人也有著上升的趨勢,對此,中醫治療上有著中藥內服、膏藥貼敷、捏脊推拿等多種方法。捏脊,按摩方法名。又稱捏癪,是指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用捏法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的一種療法。捏脊療法是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治療小兒脾胃系統之類病證,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2015093001



中醫學認為,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 、足太陽膀胱經。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佈區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與臟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本法可操作性強,應用範圍較廣泛,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腹瀉、厭食、嘔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病證。此外,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具有調整陰陽、通理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促進小兒生長發育等作用。 而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病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等,對於防治嬰幼兒秋季腹瀉療效明確。

   


操作方法︰醫生施術時,小兒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務使小兒臥平、臥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提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程度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

  


雖然此療法看似簡單,但家長想學習時也先詢問清楚專業醫師的意見,以免讓小兒受傷,而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若脊柱部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則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也要慎用。捏脊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後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後再進行。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適當減為3~5分鐘。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藥物、針刺、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

上次修改於 週五, 02 十月 2015 21:05
阿朱

阿朱

愛中國傳統醫術的人。

E-mail: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Social Profiles


想全天候知道澳門新鮮事?讚好我們的粉絲專頁吧!